管理员 发布于 6年前 (2019-05-11)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那个叫一鸣的女主持人,她不是黑龙江省电视台的,她是高寒雇来的,很多家电视台的《中华养生智慧》都是她和高寒搭档,如陕西台、吉林台、黑龙江台......等。 我没有她的资料,但我知道你肯定是很喜欢她,我建议你可以到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网站去查一下她的资料,或到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去搜索此人,因为黑龙江电视台有很多主持人在新浪微博上都有自己实名注册的微博...
阅读(158)
管理员 发布于 6年前 (2019-05-11)
科学养生应该懂得如何搭配食物、均衡营养。《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调养原则。 五谷为养五谷在古代指的是粳米、麻、大豆、麦、黄黍,现代泛指各种谷物。五谷为养是讲谷物是最养生的,而且其具有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在讲述桂枝汤治疗恶寒发热、有汗的表虚证时强调:“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这就是说,服...
阅读(179)
管理员 发布于 6年前 (2019-05-11)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拉开了炎炎夏日的序幕,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来、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夏天里,人们唠叨最多的一句话莫过于“心静自然凉”。健康度夏,重点就在于“养心”。《黄帝内经》指出:“夏之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多,万物华实。”入夏以后,眼看着一天天热了起来,路边的树木也枝繁叶茂,投下一片片浓荫。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阳光最为猛烈的夏日,人的心阳也最为旺盛,需要我们为心阳遮...
阅读(149)
管理员 发布于 6年前 (2019-05-11)
】从政府服务与决策,到城市的产业规划和布局,再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数据无处不在。“当前正处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智慧城市3.0时代,”神州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郭为指出,“3.0时代就是将事情做透,让云计算、大数据等接入交通、医疗等更深入的场景中,从场景本身发挥技术力量,让各方享受到数字经济真正的便利。” 在浩如烟海的城市数据中,视频监控是全球数据圈的共同驱动因素,尤其是中国。雪亮工程、智慧城市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为广大农村与城市带...
阅读(184)
管理员 发布于 6年前 (2019-05-11)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0日08:26进入复兴论坛来源:浙江日报手机看视频 中国农耕文化已经有六千多年的沉淀,农耕文化中稻耕文化是核心,距今保留下来的三大文化遗址,都和稻谷种植有关: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和最近在金华发现的上山文化遗址,都发现稻谷种植的痕迹。《黄帝内经》里面明确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可见古人很早就已经发现粮食对人养生的重要意义。 人的生发之气主要靠谷。一...
阅读(200)
管理员 发布于 6年前 (2019-05-11)
从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形式的不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红灯记》里的这些唱词,也是在告诉我们人的成长与家庭环境、家风、家规等密切相关。 央视纪录片《家风》,以古代著名家训为切入口,讲述中国著名家族的家风历史脉络,以及一个个家族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体现中国人超越时代的家族凝聚力与责任感,在此推荐给你,值得一看! 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
阅读(165)
管理员 发布于 6年前 (2019-05-11)
《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是五谷杂粮作为人们的主食,是我们饮食的基础、健康的基石。 五谷杂粮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素,经常食用可有效维持人体健康。其中富含的维生素A能够帮助人体内的细胞分裂,阻止癌细胞的形成,并促进免疫系统反应。所含的膳食纤维可缩短食品残渣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致癌物质和肠道黏膜接触的概率,有效防止便秘以及结肠癌的产生;能减少人体对糖分的吸收,降低饭后的血糖上升速...
阅读(156)
管理员 发布于 6年前 (2019-05-11)
汤、硬菜、素菜、荤素搭配的菜,掐指一算,似乎都齐活了?万事俱备,只欠主食! 主食,是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天天都要吃,看起来像是个配角,实则不可或缺! 《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过这样一个饮食调养原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可见由五谷杂粮组成的主食,在饮食中自古占有主导地位。 追求健康的养生达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日子要过得优质精致,粮食要学会粗细搭配! 正如健康、家庭、事业的平衡,切...
阅读(150)
管理员 发布于 6年前 (2019-05-11)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三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代表着那段每每谈起都能让中国人豪情激昂的科技记忆——“两弹一星”的成功,让积贫积弱的中国挺直了脊梁,迸发出从未有过的信心;《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奠定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走向和脉络,让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从混沌逐渐清晰……这其中,“三钱”居功至伟。 记者曾在2005年采访过钱伟长先生,如今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那是个蝉鸣正盛的夏日,他由沪抵京,除了同教育部领导商谈,还特别提...
阅读(153)
管理员 发布于 6年前 (2019-05-11)
近日,笔者看到了天水在线发布的这样一条新闻,“1月19日,天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正茂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成纪新城,就天水科技馆建设进展及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调研。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晓东一同调研。”这让本人想起来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钱伟长为天水科技馆题写馆名的故事。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 1997年,时任天水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的雷升杰同志提出建设“天水科技馆”的设想时,得知我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工业...
阅读(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