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食疗对抗高血压72岁的川外教授居然成功了(图)

  72岁的柏令茂老人是四川外国语大学法语系的退休教授。在学术上,老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作为主编之一,花费近10年时间完成了国内外最大的《法汉大词典》(1383万字)的编纂工作,这本词典受到了海内外法语界的高度好评。不过,柏令茂老人对于这些学术上的成就只是一笑置之,认为这是他作为法语工作者份内的事。而真正让老人为之自豪的,却是他从2006年到现在,潜心钻研食疗的一些养生心得。

  沙坪坝区的周女士是给《养生周刊》提供新闻线索的热心人。上周星期五下午,周女士来到重庆晨报《养生周刊》,向记者介绍柏令茂老人。“他是一个法语系的教授,通过食疗治愈了高血压,而且还为身边的亲戚朋友看好了很多慢性病……”

  在周女士的牵线点过,记者在重庆市营养师协会见到了柏令茂老人。他一身深色打扮,戴着眼镜,不苟言笑,透露着一股学术界权威的庄重和严肃。不过,当大家把话题转向养生时,柏老的脸上很快有了笑容。

  柏令茂告诉记者,2005年3月,他完成了在阿尔及利亚的工程建筑高级翻译工作,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重庆养老。按惯例,柏令茂每年都会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那一年,体检除了查出轻度脂肪肝外,其它指标一切正常。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柏老的身体状况却发生了180度大转变。体检发现,柏令茂不仅脂肪肝明显加重,而且血压160/100毫米汞柱,空腹血糖7.0毫摩/升,心脏也略有供血不足。就这样,身体一向硬朗的柏令茂被戴上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帽子。“回过头来仔细想一想,那个时候刚刚从国外回来,又不懂生活饮食对维护健康的重要性,天天以大鱼大肉、饱食少活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过日子,日积月累养成了‘慢病’。”柏令茂告诉记者。

  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好心情也荡然无存。尽管如此,柏令茂却并没有急于看病吃药。因为早年自学过医学知识的他,养成了一个习惯—遇病不盲目求医,先学习了解疾病,再根据当前情况寻找治疗方法。这个习惯已伴随柏令茂几十年,他总结归纳一番后告诉记者:“最好的医生其实是自己,对待生病不要慌乱,更不要乱投医。先了解疾病产生原因,解决办法也就有了。”

  偶然间,柏令茂看到中国著名保健教育专家齐伯力教授的讲话。“讲的是关于食疗保健防治慢性病的内容,听完后我深受启发,原来不吃药就可以治病,于是我决定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与‘三高’打持久战。”

  在那以后,柏令茂从网上查阅了很多古今中外有关食疗治慢性病的资料,开始总结归纳饮食治疗自己所患慢性病的各种方法。比如,重新制定和严格施行抗病食谱;告别过去的精米、精面和红色肉类;每天坚持适当的健身活动;逐渐减少久坐的次数;始终保持平和心态,培养摄影爱好等。

  经过3年多努力,到了2009年年底,柏令茂到医院做血液36项指标检查和心肝胆脾肺肾功能检查,结果令人大为振奋。“原来食疗对慢病真有这么大的作用!我的血糖指标降到4.7毫摩/升,脂肪肝、心脏供血不足、高血脂等问题一扫而光,只是血压还降得不够理想。”柏令茂回忆称,刚检查出“三高”的最初一年多,他没吃任何药物。而后,吃了一年多降血压的药(珍菊降压片)。2009年体检过后,尝到了食疗的甜头后,他又经过一年多的食疗,血压最终也降到了正常值。最近一次体检显示:血压指数保持在120/70左右,心跳频率在63次/分钟上下。柏令茂开心地告诉记者,过去几年他常常爬高山摄美景,身体状况完全能够胜任。今年4月到酉阳摄影采风,为取景他背着相机上山下山,整整两个多小时心脏一点问题都没有。

  柏令茂介绍,以食疗为基础,治疗诸多慢性病的方法,实际上属于中医学范畴。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医,他们中不少人把中医称为“自然疗法”。而在阿尔及利亚,柏令茂亲眼目睹当地人为看中医,排队长达半年之久。

  不过,在过去的四年,由于坚持食疗治病,不少家人和朋友刚开始都认为柏令茂是顽固不化的老头子。直到他的体检结果实实在在的摆在大家面前,大家才开始信服不吃药也可以治慢性病,甚至不少患有慢性病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还经常找上门来,请柏令茂指点迷津。

  其中,最让柏令茂骄傲的一件事,就是帮老伴治好了她的半月板磨损。刚开始,老伴对于不吃药、不动手术治疗半月板磨损持怀疑态度,并且独自到医院,接受了相关治疗。由于治疗效果不理想,老伴才勉强同意接受柏令茂的方法,开始食疗和运动。今年夏天,奇迹发生了,柏令茂带着老伴和女儿到北碚金刀峡旅游,老伴走了五个半小时的山路都没喊累,膝盖也没有任何不适。“吔!进步这么大,看不出来是关节有问题的老太婆哦。”柏令茂对此开起了老伴的玩笑,老伴立马笑着对他回应道:“是,要谢谢你带我吃、带我运动的结果。”

  糖尿病大军越来越壮大,如何成功甩掉“糖帽子”?柏令茂从饮食上提醒广大“糖友”,吃精米、精面无异于吃白糖,而过多的吃肉食会加重消化负担,致使患者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损。

  柏令茂简单概括了糖尿病的病因,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餐餐精米白面,顿顿大鱼大肉,肉蛋奶吃得过多,粗粮、蔬菜吃得太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给糖尿病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对于糖尿病的食疗,柏令茂推荐,9素1荤或全素食饮食,对防治糖尿病很有好处。糖尿病患者尤其应该吃粗杂粮食物,这样可以使得血糖浓度上升缓慢,胰岛素缓慢地释放,糖耐量曲线十分平稳地上升与下降。在通常情况下,吃粗杂粮的人需要4-5个小时才有饥饿的感觉,因此不易造成肥胖,此外,还可使大便通畅,不易诱发糖尿病。另外,早晨起床后,用温开水兑食适量蜂蜜,有利于治疗糖尿病。

  在重庆,受地域和饮食习惯的影响,不少人都喜欢“重口味”。由于饮食上重油、多盐,导致很多人患上高血压等慢病。柏令茂就此介绍一些减少吃盐量的方法。

  首先,饭菜应多样化,多做些酸、甜、苦、辣等口味的菜肴,避免清一色的重咸食物。多选择些含钠低的蔬菜,比如:生菜、油麦菜、菜花、西兰花、莴笋、各种豆类、瓜菜、番茄、青椒、茄子、土豆等。其次,炒菜时不要把盐放入菜中,可将盐放入水淀粉中勾芡,使盐附着在菜表面。另外,将盐放在餐桌上,进餐时再将盐加进去。还可以选择一些含钾量高的土豆、红薯、菜花、菠菜、萝卜、黄瓜以及裙带菜食用,增加体内含钾量。

  此外,在柏令茂看来,运动是让身体更健康的方式。不过运动需要注意,切忌追求大运动量,应循序渐进。可以先从散步开始,慢慢过渡到慢跑、登山等,时间可以从每次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

  柏令茂推荐的最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徒步走。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进行,例如下班回家路上或去菜市场的路上等等。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得到锻炼,身体就会逐渐发生改变。有报告显示,尤其是晚饭后半个小时,徒步走坚持40分钟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

  经过大量实践,柏令茂对食疗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他发现,食疗治病不是个别特异现象,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尤其作用在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慢性病上,可以使病情发生逆转甚至根治。不过,综合多年自学经验,柏令茂也提醒《养生周刊》读者,采用药食同疗的方子之前,一定要找专业医生验方,不可盲目轻信偏方。

  为帮助更多的人,也为丰富所学,去年,柏令茂加入重庆市营养师协会,成为营养师协会和重庆子漫营养健康职业培训学校的营养讲师。应《养生周刊》要求,柏令茂答应在2013年12月2日—4日,由重庆晨报《养生周刊》与重庆市营养师协会联合承办的第六届中国营养师年会(重庆分会)、第二届中国健康管理师年会(重庆分会)、第三届全国金牌营养健康讲师大赛(重庆分赛)上,专门留出一个小时的时间与《养生周刊》的读者面对面交流。此次大会也是重庆首届营养师年会、健康管理师年会和健康讲师大赛,会上将有众多国家级的知名营养专家分享营养健康知识。对营养健康感兴趣的读者,以及希望和柏令茂交流食疗养生的读者,都可以短信报名至《养生周刊》“99移动热线”:。名额有限,报名后以电话通知为准。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用食疗对抗高血压72岁的川外教授居然成功了(图)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