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小网格”彰显治理“大智慧”

  ,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共沐久违的春光,各地呈现一派祥和。这国泰民安的背后,除了各行各业的守卫者无私奉献外,更有成千上万个基层“小网格”全员无休的守护,24小时严把春节返乡人员的“出入口”,全天候服务群众大小事,给疫情防控和基层治理上好的“双保险”。(详见2月11日《益阳日报》A01版《全市5000多网格长就任防疫“小管家”》)。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基层网格化治理在疫情防控战役中取得的显著成效表明,网格化治理不仅是破解基层常态化管理的创新方式,更是防范和化解地域突发危机的非常举措。在这场疫情带来的考验中,以管理下沉、资源整合、块状细分为特征的网格化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层网格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凭借其“纵横到细枝末节”的特点成为精准阻击疫情的前沿阵地;但随着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阶段,基层网格化治理已由“战时”化向“日常”化的转变,除精准做好疫情管控外,还需兼顾基层事务、风险隐患排查、开展春耕生产相关服务等多重治理目标。而基层网格员主力军由镇(乡)干部、村(社区)干部、辅警、组长(楼栋长)、志愿者等组成;每天除了开展各自的日常工作外,还需利用午休、晚间进行走村入户上门对重点区域、人群进行常态化排查;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不利于基层网格化走得更远。应设法将分散于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中的网格化资源进行整合,使之形成一个具有规则的治理网络。

  二是要将应急管理的功能向后延伸,将事后的恢复重建与反思科学案例化,同步纳入风险管理与日常管理进程中。应急事件是基层治理是否牢固的“验金石”,应急管理若能在基层突发事件发生时将伤害、影响最小化,需要网格化管理整体聚力,同步配合。众所周知,目前基层网格管理中,辅警是每个网格的“刚配”,在基层应急事件中,他们是第一时间达到现场的主力军,凭借以往应急管理“经验”对事件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其中的应急功能更多是向后延伸的“经验”,仅仅靠的是个人积累,并未形成系统。应充分利用应急功能向后延伸功能,对每个突发事件,进行事后的恢复重建,反推发生的原因,将“经验”与理论相结合,梳理形成科学系统的应急管理案例,进行网格化常态学习,同时纳入新一轮的奉献管理和日常管理进程中,实现网格化管理科学化。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基层“小网格”彰显治理“大智慧”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