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大智慧6句话直击人性弱点掌握了受益终身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实际上就是在与各种复杂的人性打交道。而我们持续的好运,需要的也是洞察人性的长远眼光。

  只有了解了人性,我们才能更加豁达地面对这个世界;顺应了人性,就是顺应规律,才能通晓成功的智慧。

  虽说人性复杂,但抽丝剥茧便能发现其中的规律。纵观中国历史,要说御人于无形之中,当属鬼谷子,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总结非常精辟,被后世尊为“谋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鬼谷子直击人性深处的这6句话,教你把握人性的规律,勘破人性的弱点。

  观察对方的嗜好就能知道他的欲望,进而洞察对方的意图,这句话鬼谷子总结得非常精辟。大家想想看,一个人说的话可以掩盖他很多想法,但是一个人的嗜好,却能暴露他的真实面目。

  《庄子》也说“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就是说看一个人欲望的深浅,就能知道他的智慧和志向。

  对鬼谷子的这句话,我们可以概括起来就是:随着对方的心理,观察对方的欲望,进而洞察对方的意图。

  顺应人心:如果想要和一个人做朋友,那么首先一定要懂得倾听他的声音,这样才能有一种较和谐的相处方式。

  洞察人欲:我们每个人其实都被欲望支配着。投其所好去观察对方的爱好,然后根据他的爱好,去对他说一些能够相互产生共鸣的话,更能相处融洽。

  通晓人意:观察他人内心的想法,找话题去聊天,然后根据这些话题的内容来总结对方心里的弱点,只要好好加以运用,一定能够得心应手的去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总之,倾其所有,不如投其所好,将自己的全部都给一个人的效果还不如给他最喜欢的一个东西。想要赢得人心,不是将你的一切都给他,抓住对方的软肋,一击必中才是上策。

  鬼谷子说口是心灵的门面和窗户,我们要明白他人的所思所想,就要想办法撬开他的口,打开他的心腹,从他的言行了解他的内心深处。

  他还说“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对方说话的时候,处于动态。你保持沉默,就是处于静态。这个时候正好可以以静观动,听其言语,辨其辞意。

  这是在告诉我们,与人交涉时,与其先发制人、口若悬河,不如先做一个静默的聆听者,让对方多说,从他的言语中听出其内心真正的意图,才能更好地“后发制人”。

  可以说,鬼谷子深得老子思想的真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巧用以退为进的谋略,自己保持沉默,让他人好好表达,用沉默、收敛、低调笑到最后,做到了“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

  从兵家谋略上来说“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而“知彼”的良策便是让对方先说。

  “貌者”就是观察一个人。鬼谷子认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那些既不喜形于色,也不怒目相待的人,才是值得我们信赖的人,可以托之以机密大事。

  简而言之,就是应该将重要的事情,托付给性格沉稳、做事踏实之人;反之,绝对不可以交给那些夸夸其谈,高谈阔论之人。

  三国时期的马稷,才器过人,诸葛亮很喜欢他,但刘备临死的时候对诸葛亮说:“马谡说话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希望先生注意。”然而诸葛亮并不认同,还让马谡担任参谋一职,经常与马谡共同谈论军事上的谋略,日日夜夜如此。后来诸葛亮伐魏进攻祁山,命马谡统领各军前行,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马稷失街亭”,以致蜀攻魏的计划完全破灭。

  一般来说,真正靠谱的人,只会低调沉稳做人,踏实勤恳做事,遇事不喜形于色、不溢于言表、不怒喝于颜。而只有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才会夸夸其谈,自吹自擂,就像有的人初次见面,就让人觉得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时间久了就会发现,他的本事远远落后于他的高谈阔论。

  要想了解别人,得先从了解自己开始,了解自己的人才能真正了解别人。孔子说“推己及人”,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鬼谷子特别重视情报,他认为一切游说、谋略活动都要建立在详实情报的基础上,但掌握情况必须从了解自身情况开始。所以鬼谷子更强调知己,只有先了解自己的情况,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再去探知对方以得到想要的情报。“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作为一种心理战术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纵横家们所广泛使用。

  但人很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用眼睛看世间、看万物、看他人,就是看不到自己。经常看到别人的过失、贪婪、愚昧,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与无知。

  春秋时期,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庄子规劝说:“大王为什么想要讨伐越国?”楚庄王说:“越国的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道:“我害怕智慧就像眼睛一样,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看到眼睛上的睫毛。大王你的军队自从战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庄跻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大王你的国家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于是,楚庄王就停止了讨伐越国的事宜。

  所以,认识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看见别人如何,而在于看见自己如何。同时,了解自己也是了解别人,人性是共通的,通过自己的对比,也能看清身边人的特性。

  就好比我们在劝诫、游说他人的时候,要更多地强调这样做能得到什么好处,而不是强调你这样做能避免什么坏处。比如我们看到广告的时候,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广告潜台词都是,你是用了我们的产品,某某方面会更好。

  在鬼谷子看来,虽然很多人即便能够辨别是非对错,但也会先看利弊,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在为人处事时,要善于投其所好,或者示之以利,或者显之以害,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就像魏征向唐太宗屡屡谏言,唐太宗气得对皇后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那个乡巴佬。而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只是讲了一个故事,就能让齐威王开开心心地广开言路。魏征和邹忌这两个人都尽到了忠君爱国的责任,但是一个让皇帝欣然接纳,一个把皇帝气得冒烟。

  曾国藩说:“劝人不可指其过,需先美其长”。规劝或说服别人的方式和时机非常重要,不要直接指出对方的过错,先用好言好语让对方心情变得愉悦,对方自然就更容易听得进意见。人都是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坏话。虽然我们做人做事要讲原则,但是也要懂得灵活处世。

  如果能互相带来利益,就要密切关系;如果相互牵连地造成损害,就要疏远关系。

  这是告诉我们,当双方都有利益可图的时候,那么彼此的关系自然会比较亲密。而一旦有某一方利益受损,那么原本融洽的关系就会逐渐恶化。

  正如太史公司马迁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常没有办法避开“利益”两个字,有利益就会有冲突和矛盾。

  这个“利益”也可以理解为你与对方的共同价值,这个价值并不一定是经济价值,也可以是情绪价值、精神价值。比如男女双方以合伙人的关系,基于感情组建了婚姻家庭,创造了共同的价值。双方一起养家糊口、抚育子女、赡养老人等等,这都是需要双方合作、分工协作而努力创造价值而来。一旦彼此的共同价值不和谐,不统一,那么夫妻关系就会慢慢疏远。

  简单来说,就是你持续给予自身何种价值,就会结识什么样的人,然后基于彼此共同价值的合伙关系,才能深入并且长久。人是一种很现实的动物,彼此有益,就亲近些;彼此有害,那就疏远些。

  人性复杂而简单,理解人性能使我们得到更好、更成熟的心理发展。当我们洞悉了人性,掌握了人性的规律,那么在工作、生活、人际当中,很多事情处理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也能避免一些冲突和误会。

  有哲学家说“智慧,不过是对人性的明晰洞悉。”一旦你了解了人性,就是接近智慧。有智慧的人,言行举止,都会顺着人性而游走。这世界变化得太快,技能或知识不断在更新,只有对思想的求索,对人性的洞察,对智慧的追求,才能够让我们立身于不败之地。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鬼谷子大智慧6句话直击人性弱点掌握了受益终身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