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夫妇的乡村振兴试验 “野心有点大”

  40岁的黄勇军和39岁的米莉,一个是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一个是中南大学的副教授。两人是夫妻,都挺有想法,也很能折腾。这几年里,他们搞过两件大事,都登上了各大媒体头条。一是花三年时间跟踪研究城市社区的广场舞队,二是在高寒山区建了所乡村书院。

  40岁的黄勇军和39岁的米莉,一个是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一个是中南大学的副教授。

  两人是夫妻,都挺有想法,也很能折腾。这几年里,他们搞过两件大事,都登上了各大媒体头条。一是花三年时间跟踪研究城市社区的广场舞队,二是在高寒山区建了所乡村书院。

  后来他们觉得,可以在城市社区和村庄之间做点什么。于是有了第三件大事,“一村一社”公益项目。

  项目核心内容一句话能说完:把农产品卖进城市社区,让社区居民下乡消费,以推进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

  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很不简单,就如教授夫妇的朋友们所说,“这个项目野心有点大”。

  那一年,黄勇军夫妇研究广场舞的故事被媒体广泛报道,二人俨然广场舞大妈代言人。有做保险、卖保健品、生产老人用品的商家找上门,想和他们联手做大妈的生意。

  “社区里原来藏着这么多商机”,可惜黄教授对卖保险之类没兴趣。来访者都被他回绝了,唯一例外的,是一个叫“文明社区”的团队。

  很多小区都有成立业委会的需求。但小区规模越来越大,业主们都是早出晚归,想凑在一块商量事情很不容易。“文明社区”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为业主们提供网络议事和投票平台,又从政策、流程等方面予以当面辅导。

  黄勇军夫妇做过一系列“互联网+社区治理”研究,自然知道这个平台的社会价值。他们很快参与其中,为平台优化和推广出了不少力。“文明社区”CEO曾霈棋说,迄今为止,他们已帮助459家小区业委会拿到了备案通知书,其中有187家在长沙。

  成立业委会的过程中,充满了斗智斗勇的故事。很多业委会骨干,都和黄勇军夫妇结成了“战友情谊”。

  2018年,他回村筹建一所乡村书院,名“归与书院”。村庄在虎形山风景名胜区内,常年云雾缭绕,瓜果蔬菜绿意可人。他在微信朋友圈中秀此美景美食,引起一干业委会朋友“羡慕嫉妒恨”。

  黄勇军突发奇想,既然有业委会这座桥梁,何不把村中物产卖到社区去,把社区居民请到村里来。双向消费,可富裕村民,可融合城乡。

  归与书院在今年3月落成。黄勇军和米莉都是儒学研究者出身,“归与”二字,取自《论语》“子在陈上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的弟子们志向远大而对事物缺乏谋断,写起文章来斐然成章,不知道用来教育他们的方法啊。)

  拓展多元化的社区服务,是物业行业的发展趋势。物业公司跟旅行社联手,组织业主家庭外出旅游,已不少见。服务业主的“菜篮子”更是当下热点,碧桂园物业和绿城物业,都在自家小区内开了生鲜连锁店。

  自营生鲜业务门槛太高,大多数物业公司都做不来?没关系,可以跟做得来的合作。长城物业跟生鲜果蔬电商平台“诚品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即是其中一例。

  京东、苏宁、圆通等大鳄,也在觊觎社区这个战略级消费市场。它们大量开办社区连锁店,尝试包括农产品销售在内的社区O2O(线上和线下结合)模式。但即使财大气粗如它们,也得跟门店所在小区的物业搞好关系,甚至让出部分收益。

  原因不难理解。一来,物业掌握了小区“准入权”,对商家来说,和物业搞不好关系会倒霉,搞好了关系能让竞争对手倒霉;二来,物业跟小区居民联系紧密,了解客户需求所在;第三,有些物业公司用APP管理小区,小区居民也是APP用户,这是一个不错的电商渠道;第四,物业掌控了一些闲置资源,如小区广告位、空置房屋、公共活动场所,这些资源用好了,能大大降低商家的经营成本。

  “这些功能,业委会也可以有。”黄勇军分析论话语权,业委会才是物业公司的东家;论纪律性执行力,物业公司比业委会强,但业委会更能取得小区居民的信任。总之,双方互有优劣。

  黄勇军和米莉做过一系列社区研究。图为2018年夏,夫妻倆在株洲荷塘区调研“微信群和社区治理”

  2018年底,夫妻俩有了第一个合伙人“文明社区”团队。接下来,又有一个叫“还乡捕手”的农产品电商团队加入。

  这支队伍要做的项目,取名“一村一社”,意思是,把村庄和社区对接起来。黄勇军为它构建了一个复杂的体系。

  跟业委会合作,在社区内组织农产品义卖,组织社区居民下乡旅游、逛乡村集市。个中收益,用于补贴乡村书院等纯公益环节。

  办乡村书院的初衷,是给当地农民提供文化教育场所,以填补村庄精神空白。书院可以跟城市社区居民乡村游相结合,如举办针对城里孩子的耕读夏令营,充当乡村农产品集市的举办场地。

  以上活动,为线下部分。另搭建线上(电商)平台,与线上相互导流、互为支撑。

  黄勇军又笼络了几支大学生志愿团队、创业团队。书院支教、社区义卖、网络推广等事务上,大学生是有兴趣并能发挥作用的。

  第一,满足社区居民消费需求,融洽社区关系,提升业委会组织能力,即促进社区创建;第二,为高校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社会实践项目,促进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第三,助力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文旅融合,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即促进农村创建。

  唯有“农创”环节,他有些力不从心。毕竟,他和妻子都有教职在身,没法常年呆在乡村。

  但是,哪个企业家会对“三创”这种烧脑的概念感兴趣呢?从商业角度看,它实在太绕弯子了。

  姚波是湖南农顺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湖南农顺公司”)的董事长,他当时也在做一件“很复杂”的事湖南首个“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试点”。

  试点区在南县南洲镇,涉及8个行政村。农顺公司要把大约一万亩旱地改造成水田。这个过程中,能产生差不多数量的“旱改水”补充耕地指标。这种指标是经济建设中的“刚需品”,交易后能给地方财政带来数亿元收益。部分收益,会用于8个村庄的现代农业产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各地都有,南县试点若成功,意义重大。

  在姚波看来,乡村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乡村振兴需要统筹的眼光,要有整体化的方案。“三创”的整体思维,是姚波最看重的。“整体”二字,也是他设计南县试验的出发点。

  就细节而言,双方所做之事,也有诸多互通互补之处。比方说,“一村一社”需要收集地方特色农产品,农顺公司有这个能力;公司种养的生态稻米、小龙虾、南美白对虾,也可以借机打入社区市场。

  作为一个明清史爱好者,姚波明白书院在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中的价值。他邀请黄勇军夫妇把归与书院办到南县,“书院办好了,乡村的魂就有了一半;乡村有了魂,美丽乡村建设就成了一半。”

  长沙22个小区的53名业委会代表,受邀出席仪式。他们体验了一场乡村集市,把农民们带来的南瓜、桃子、圣女果抢购一空。

  长沙诚兴园小区业委会副主任钟惠泉,是53个受邀者之一。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种公益形式很棒,小区业主们看了他发在群里的照片,也挺感兴趣。

  “一场义卖,估计能营收1到2万元。”黄勇军定了个大目标:建一批乡村书院,把100个社区和村庄链接起来,每年搞200场乡村集市、做5000场义卖。

  “这类项目,融资过亿的我听说好几个了。”姚波跟黄勇军开玩笑,“想想就让人激动。”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教授夫妇的乡村振兴试验 “野心有点大”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